京津冀时代,天津亮答案丨两会现场

2024-03-11 来源:中国房地产 浏览量:
图片

中房报两会记者 苗野/摄
 


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中房报记者 苗野丨两会报道
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的新篇章,正在书写。
“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津视察,提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重大任务,这是为我们亲自命题、亲自谋篇布局的历史性大文章。”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陈敏尔说。
3月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天津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答记者问。
2024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在已交出亮眼答卷之后,天津又将如何写好这篇“大文章”?
陈敏尔给出了答案。
他说,这篇“大文章”的大前提、大背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天津的优势和实际,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找准天津定位,体现天津作为。这篇“大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这篇“大文章”的框架结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
一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这是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科教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齐全,要用好这些优势,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着力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二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这是推动天津现代化事业的关键一招。
“我们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陈敏尔说,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发挥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优势,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三是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这是天津城市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天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津派特点。要深入发掘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加强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四是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内在要求。
“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立足超大城市特点,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走内涵式发展路子。”陈敏尔说。
“写好这篇‘大文章’,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陈敏尔说。
十年风雨同舟,三地携手共进,京津冀地区区域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交通互联到服务共享、从协同创新到产业协作的跨越式发展。
在新要求下,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天津又该如何答卷?
陈敏尔表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津视察要求天津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勇担使命、开拓进取,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一方面,主动办好协同融入的事。
具体来看就是全力支持、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两翼”建设,发挥天津优势,积极为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再则,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共同绘制产业链图谱,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提高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比重和效率。
第三,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轨道上的京津冀”,协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教育、医疗、养老、文旅、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推出更多“同事同标”事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强化社会治理同城效应,深化市场监管、基层治理、执法司法等领域协同联动。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力打造美丽宜居京津冀。
另一方面,扎实办好自身发展的事。
陈敏尔提出,要深入落实中央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赋予天津的“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快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二,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枢纽港口,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第三,加快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第四,加快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着力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一问一答中,以协同为纽带,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问题纷纷得到了回答,也为京津“双城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地图 回到顶部